春季气温日渐升高,降水量又较往年偏少,正在河南,正值全省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,也是抗旱的攻坚阶段,各地农人正抢抓机会,灌溉农田。正在濮阳市清丰县惠农农机农人合做社(简称“合做社”)的农田里,没有人正在抢灌施肥,麦苗却丰满肥壮、长势喜人。功绩要给“小麦—玉米周年出产无人农场”(简称“无人农场”)。合做社董事长周建士告诉顶端旧事·河南商报记者,合做社一共400亩地,往常,若将其浇灌一遍,需要15人抽10口水井,稠密工做15天。“无人农场的智能水肥灌溉手艺,7天就能将400亩地浇个遍,一个员工都不需要,还能正在这期间逃肥。”滴灌带沿着田间地头铺设,还有无人机按时定点“巡田”带来最新监测数据,大大节流了人力。“无人农场间接利用河水加快灌溉,24小时不间断,400亩地划分了9个片区,都能实现轮换浇灌,大大节约了时间。”周建士说。植保无人机编队呼啸升空、智能灌溉系统悄悄启动、红外相机扫描翠绿的麦浪,这些“黑科技”的深度使用,正为保守农业拆上数字化“引擎”。河南农业大学信管学院副传授汪强告诉记者,无人农场集成了从动化耕地整地、智能播种及漏播预警、智能水肥灌溉、及无人驾驶收成等聪慧农业手艺,建立了周年粮食做物无人化出产手艺系统,智能化、无人化功课办理”。就拿智能水肥灌溉来说,汪强引见,基于土壤墒情和做物需求的智能轮灌决策系统,采纳井水河水双通道模式,“可按时间、按灌溉量、按做物需水量等智能化、无人化从动灌溉。同时,还能按照无人机巡田数据智能阐发小麦玉米养分情况,开展按需精准施肥功课办理”。 |